截至8月29日晚间,42家上市酒企,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其中,20家白酒上市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总额2412.84亿元,净利润总额为950.69亿元。微酒计算发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20家上市酒企总营收下降2.12%;净利润下滑1.18%。
纵观今年上半年业绩,白酒行业整体增速进一步放缓,已告别过去量价齐升的普涨时代,进入存量竞争的新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业绩高度分化,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一方面,以“茅五汾”为首的顶级龙头展现了极强的经营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营收与利润均保持正向增长,成为行业压舱石;另一方面,大量二三线品牌及区域酒企业绩承压明显,营收、净利润双降的企业不在少数。
这种分化的根源在于,当前白酒市场正同时经历消费理性化与品牌集中化两大趋势。
那么,透过这份半年答卷,从分化之中我们还能看到哪些变化与可能?
“茅五汾”稳健增长马太效应导致分化加剧
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在白酒上市公司中,仅有6家维持了营收利润正增长。
细看之下,除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衡水老白干、金微酒、古井贡酒等为数不多的6家实现正增长,且增长均在个位数,多为微增长,其他酒企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
可见,今年上半年大多数酒企已放弃全年收入增长目标,主动寻求降速的同时,积极维护渠道健康与价格体系稳健。
那么,在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头部企业的稳健表现无疑是行业最大的亮点。
首先,茅台再次证明了其无可撼动的行业地位。接近900亿的半年度营收规模,不仅绝对值巨大,且增速仍保持在近双位数,实属难得。
在微酒看来,这背后是其强大的品牌护城河和稀缺性价值,飞天茅台等核心产品供需关系依然紧张,为其业绩提供了确定性保障。茅台的稳健,从某种意义上说,稳住了行业的基本盘和信心。
其次,五粮液则是在500亿的高基数上依然实现了增长。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强化第八代五粮液的核心地位,并发力经典五粮液等超高端产品,五粮液成功巩固了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山西汾酒,其营收规模持续增长,如今已坐稳行业第三把交椅。
而汾酒的逆势增长,得益于其成功的全国化战略和产品高端化。青花汾酒系列的强势表现,成功突破了其传统的华北市场,在省外市场获得广泛认可,成为其增长的核心引擎。
“茅五汾”的“稳”,是必然,也是头部酒企们在面对调整周期下的实力体现。这样一份“压舱石”般的成绩单,不仅巩固了头部酒企在行业内的地位,也为整个白酒行业树立了信心,证明了高端白酒市场依然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此外,单将二季度的业绩拎出来看,则问题更加明显:多数企业营收、净利润双降,分化更显著。头部酒企中,仅茅台仍保持营收、净利正增长。腰部及区域酒企面临的挑战更严峻,营收、净利降幅较大的企业不在少数。
相比之下,啤酒行业表现相对较好,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多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展现出一定的发展活力。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行业需求侧承压,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环比降速明显,净利润增速为本轮周期15年以来最低值,还未达到12-14年间行业季度利润下滑的峰值,“企业煎熬期”延续。
腰部及部分区域酒企:业绩承压,调整与转型成关键词
与头部酒企的稳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腰部及部分区域酒企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着较大的业绩压力,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行业分化态势进一步加剧。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弱周期下,腰部企业面对的问题更加严峻:一方面要抵抗头部酒企的市场扩张;另一方面还要精准洞察市场,并主动改变。
具体看来,部分酒企在产品结构调整与市场策略制定上存在不足。当下白酒市场消费需求更趋多元化、个性化,若酒企在高端产品打造和市场推广方面滞后,易导致市场份额被挤压。
其次,渠道库存压力也是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多的库存不仅占用企业资金,还会打击经销商的积极性。
再者,聚焦区域酒企,其多依赖本地市场,随着白酒行业全国化竞争加剧以及消费升级对品牌和品质要求的提高,其市场空间受到压缩。同时,在品牌建设、营销创新等方面,区域酒企的资源和能力相对有限,难以与全国性品牌抗衡,进而导致业绩增长乏力甚至下滑。
微酒认为,对于这些承压的酒企而言,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策略、加强品牌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型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少数酒企逆势增长“细分”与“创新”是密钥
在大面积的“下滑”“降速”之下,仍然有酒企表现亮眼。
以老白干为例,其上半年实现营收24.81亿元,同比增长0.48%;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5.42%。而老白干能够实现逆势增长的原因,与其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
近年来,老白干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偏好。同时,积极拓展省外市场,通过举办品鉴会、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
同样实现增长的,还有古井贡酒与金徽酒。虽同属区域龙头,但二者发展路径却有较大差异。
上半年,古井贡酒华中大本营壁垒深厚,安徽省内市占率持续领先,“三通工程”精细化运营,渠道渗透至县乡级市场,同时营销改革降本增效,从而实现逆势增长。
而金徽酒则是通过高端产品实现增收。半年报数据显示:其300元以上高端产品收入增长21.60%,达3.8亿元,成为增长主力。此外,互联网销售收入也实现了高达29.30%的高增长,新渠道无疑也为金徽酒穿越周期提供助力。
总体看来,这些逆势增长的酒企在向行业释放信号:即使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只要能够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在产品、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依然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
挑战,一直都与机遇并存。
分化之下如何觅得先机?
2025年上半年的白酒行业半年报,清晰地呈现出“头部稳增、多数承压、少数逆势增长”的分化格局。这种分化,既是白酒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体现。
酒类分析师蔡学飞也表示,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白酒行业整体承压态势明显,行业依然面临深度调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效应强化,中小酒企普遍业绩腰斩,分化持续加剧。
更有业内人士认为:展望下半年乃至更长的周期,白酒行业的分化趋势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进一步深化。
如果说,分化已成必然,那么主动求变或将成为酒企们下半年的“行动指南”。
但无论如何,2025年的白酒半年报,仍然是一份具有参考意义的行业“体检报告”。
它清晰地指出:白酒行业已彻底进入一个以品牌力为核心、以分化发展为特征的新周期。对于企业而言,过去依赖行业红利就能增长的时代一去不返,未来必须苦练内功,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渠道优化上做长期投入。
对于观察者而言,读懂分化背后的逻辑,远比关注单一数据的涨跌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zx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