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双节酒市窥见行业的“三重变革”时代:价格带分化、区域重构与渠道革命

2025-10-11    食品评论日刊 HaiPress

2025年的国庆与中秋双节相遇,本该是消费市场的“黄金周”,可白酒行业期盼的销售高峰却并未如期而至。宏观数据显示,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销售额同比仅增长3.3%,增速较“五一”假期显著放缓。在此背景下,白酒市场呈现出“旺季不旺”现象,表象之下,是行业正在加速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

双节酒市的波动,不仅是一个洞察价格体系波动、渠道格局变迁与消费偏好转向的关键窗口,更深刻揭示了中国酒业在转型攻坚期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与历史性机遇。一场由消费理性、渠道革命与品牌韧性共同驱动的白酒行业重构正悄然展开。

多维因素驱动下,各个价格带持续分化

在当前消费市场整体承压的宏观背景下,酒水行业的结构性分化趋势愈发凸显,各价格带在双节期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折射出行业深层次的调整与重构。

作为礼赠市场与高端商务宴请的刚需品类,头部高端白酒在双节期间的动销稳中有升。与此同时,此前头部酒企积极通过控量稳价策略,有效维护了核心产品的价格体系,部分高端大单品的批价也在节庆期间逐步企稳回升。这一趋势深刻揭示出在行业周期性调整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复杂环境下,那些拥有强大品牌壁垒、深厚渠道掌控力与清晰战略视野的头部酒企,不仅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展现出强大的定价权与抗周期属性。

次高端及中端白酒则在双节期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批价普遍承压下行,部分产品价格从400元区间回落至200-300元价格带,价格倒挂现象频现。除汾酒青花20、剑南春水晶剑等具备强势宴席场景的产品表现相对稳健外,多数品牌动销下滑幅度超过30%,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有经销商反映:“以往节庆期间,消费者普遍会主动备礼,但当前普遍收紧开支,部分非必要的赠礼需求被直接压缩,导致整体需求收缩。”行业观察人士进一步指出,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消费者趋于理性,非必需消费品类中酒水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尽管双节期间的礼赠与宴请场景仍具一定刚性,但消费决策更为审慎,购酒预算与档次普遍下调。

与次高端及中端白酒的承压态势形成对比,低端白酒在双节期间表现相对稳健,部分明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两成。其中,玻汾、绿脖西凤、牛栏山等经典产品持续领跑市场,反映出消费者在理性化趋势下对性价比的重视。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大众消费的基本盘韧性,也揭示了酒类消费正在从“面子消费”向“理性消费”转变的趋势。

低端酒价格带天然契合大众日常饮酒预算,在经济环境影响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性价比产品,使其成为自饮与大众礼赠的主流选择。此外,低端酒主要依托宴席、亲友聚饮等大众消费场景,双节期间婚宴、家宴及各类节庆聚饮需求稳定,这类场景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更注重实用性与性价比,为低端酒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双节酒市的表现清晰地指向了“高端弱复苏、中端承压、低端稳健”的格局分化。这一态势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并对酒企战略提出新的要求,即酒企需通过产品创新、渠道优化和场景适配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各地双节白酒晴雨表

据全国多地经销商反馈,今年双节期间白酒市场普遍未能再现往年的销售高峰,“量价齐跌”成为基础特征。然而,深入观察可见,不同区域受经济基础、消费结构和渠道库存等因素影响,正沿着各自的发展路径演进,展现出迥异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潜力。

作为白酒产销大省,四川白酒市场整体动销同比下滑约20%,与全国白酒行业整体下滑幅度基本一致。成都市场动销较往年减少三到四成,周边县域市场下滑更为明显,部分经销商甚至因销量差而退出市场的打算。四川的一经销商表示,“团购市场现在只有茅台、五粮液和国窖1573还有一定销量,主要集中在大企业、上市公司,拼的是人脉和资源。”

广东作为华南重要酒类消费市场,双节期间表现同样不容乐观。据多家酒商反馈,白酒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0%-30%,部分二线品牌下滑幅度更为显著。此外,广东市场的消费结构调整尤为明显,企业团购订单大幅减少,福利预算普遍压缩,宴席市场虽然保持一定规模,但单桌用酒档次明显下移。

安徽白酒宴席市场的场次虽然增加,但单桌用酒量下降,主流价位回落至100-200元区间。其中,古井贡酒通过宴席加码奖励部分消化库存,迎驾贡酒凭借洞藏系列在宴席市场表现略好。然而,安徽酒市的渠道库存压力依然严峻,经销商库存普遍维持在5个月左右,终端压货已接近极限。业内担忧,若春节前库存未能有效消化,可能引发新一轮价格下行。

与其他区域相比,河南白酒市场在承压中展现出结构性机会,部分品牌通过产品创新、文化营销和场景拓展,成功实现了逆势增长。其中,茅台1935、五粮春等兼具品牌背书与性价比的产品动销表现良好;汾酒、郎酒等全国性品牌在大众宴席市场保持稳定;还有河南本土白酒产品——仰韶彩陶坊天时20、红9等产品在高端礼品和婚庆市场表现突出,杜康借河南球队热度同比提升了30%左右的销量。

山东、河北等北方省份的白酒市场在双节期间呈现出回暖迹象。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与北方宴席市场恢复较快密切相关。同时,北方市场对地产酒的消费忠诚度较高,区域名酒凭借地缘优势和渠道深耕,在市场复苏中率先受益。

各个区域的表现不仅是短期市场波动的反映,更反映出行业长期的结构性调整。酒企需要建立更加精准的区域战略,从“全国一盘棋”转向“一地一策”的精细化运营,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即时零售兴起推动白酒渠道生态变革

近年来,白酒行业的渠道生态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重构。从茅台通过“i茅台”布局即时配送,到五粮液接入京东七鲜、盒马鲜生开展新零售试点;从泸州老窖创新推出“小时达”直播店,到洋河深化与美团闪购、京东的数字化合作......头部酒企的战略动向清晰地指向一个共同方向:即时零售正从渠道补充升级为重要的战略阵地。

传统多级分销体系下,酒企与消费者之间隔着层层渠道壁垒,而即时零售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了渠道扁平化革命,构建起“品牌—平台—消费者”的短链通路。与此同时,即时零售并非简单地将线下销售线上化,而是通过数字化工具重构供应链体系。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即时零售渠道的表现堪称亮眼。美团平台数据显示,双节期间白酒销量同比激增8倍,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单日平台成交额均突破千万元大关。京东小时达同样录得显著增长,白酒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98%,古井贡酒、郎酒、舍得等品牌涨幅尤为突出。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渠道的爆发力,更验证了即时零售这类新模式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长建立在深刻的消费习惯变迁基础上。在家庭宴请、朋友聚饮、个人自饮等典型场景中,“即时需求、即时满足”成为新常态,送酒上门从增值服务演进为基础标配。这种消费行为的结构性变化,为即时零售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底层支撑。

即时零售平台的用户画像进一步揭示了行业未来。数据显示,通过即时零售平台购买白酒的客群中,25-35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比超过45%,这一群体更加注重消费体验的便捷性与个性化,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低,但对品质和性价比要求更高。这种消费特征正倒逼酒企重新思考产品定位与营销策略。

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是白酒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演进和消费习惯的深度变迁,白酒行业或许还有更加深刻变革。一方面,白酒消费正从社交属性向个人享受转变,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和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渠道更加多元化,即时零售等新渠道崛起,改变了传统的酒水消费生态。

透过对双节白酒市场的深度剖析发现,“理性、多元、即时”正成为新时代白酒消费的三大特征。未来,白酒行业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品牌和渠道优势,而是转向基于数字化能力的全方位竞争,包括数据洞察、供应链效率、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消费变迁、深耕核心市场的企业,有望在行业调整期中实现突破性发展。

(责任编辑:zx060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最新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