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红利进入兑现时刻,刘庆峰与科大讯飞的答案是什么?

2025-11-07    中华网财经 HaiPress

文丨罗曾

11月6日,在第八届世界声博会暨2025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以《更懂你的AI》为主题,发布了星火大模型的最新升级版本X1.5及一系列AI软硬件一体产品,向外界展示人工智能如何从实验室真正走进生活与生产现场。

谈及AI红利的兑现,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指出,需要攻克自主可控、软硬一体、行业纵深和个性化这四大关键核心。这一路径已取得显著成效,在讯飞联合头部企业深度打造的300多个“开箱即用”智能体中已涌现出多个优秀“AI员工”。其中,“星火行业分析师”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工信部考试认证的行业分析AI应用,在《大数据分析师技术水平考试》中得分92分,超过85%的人类考生。

至此,AI不再只是停留在演示中的“黑科技”,而是化身为能够参与实际工作的“AI员工”。

作为本次发布的核心产品——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5在语言理解、文本生成、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等六大核心能力全面对标国际主流。其在数学能力上持续领先,多语言支持覆盖超过130种语种,整体性能达到GPT-5的95%以上,尤其在拉美、东盟等14个重点语言区域表现优异,为全球AI发展提供了“第二选择”。

与此同时,在完全基于国产算力的平台上,科大讯飞攻克了MoE模型全链路训练与长思维链强化学习两大技术难题,训练效率从30%提升至84%以上。同时,其全球首发的非自回归语音大模型架构,实现了语音推理效率的阶跃式提升,相比于同尺寸的自回归模型,效果提升16%,推理成本下降520%。

在硬件端,AI的感知能力正实现质的跨越,不仅开始“听懂”世界,也在“被听见”。据介绍,讯飞智能办公本X5通过独创的八麦克风阵列,在高噪环境下识别准确率达95.08%,优于iPhone 17 Pro;讯飞AI翻译耳机在复杂噪声中识别率达97.1%;讯飞双屏翻译机2.0则独创强降噪模式,在90dB强噪声中仍可实现98.69%的识别准确率。此外,业界首个软硬一体的讯飞同传麦克风能实现自动翻译免切换,同传播报首响延迟低于2s,支持私有化部署。

与此同时,AI也在“主动发声”。例如,基于自研的“AI+扬声器阵列技术”,科大讯飞推出的iFLYSOUND智能座舱音响系统,已在19家车企中实现量产,装车超100万台,让普通车辆也能拥有媲美百万豪车的音效体验。

而软硬一体支撑的多模态交互是AI融入真实世界的基础。在发布会现场,数字人导览“小飞”展现出接近人类的交互能力:不仅能理解多语种对话,还能根据记忆主动推荐、完成购票、订酒店等任务。这背后是讯飞麦克风远场识别、3D视觉感知、多人主动交互、类人举止反馈、视听觉融合理解、超拟人数字人、个性化记忆、情感语义等八项关键技术能力的融合突破。

更值得关注的是,星火X1.5带来了两项“与人更近”的核心能力——个性化记忆与声音复刻。前者让AI能够长期记忆用户画像与偏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懂你”;后者仅凭一句录音即可复刻音色,并创造出任意风格的声音,让人机交互的边界进一步模糊。

在行业落地方面,AI已深入教育、医疗、出行、办公及情感陪伴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星火大模型构建了包含4000多个标签的错因体系,并通过智能批阅机与教师助手,实现从作业批改到课堂适配的“小时级闭环”。医疗领域,星火医疗大模型的专科诊疗能力首次达到等级医院主任医师水平。基于覆盖超7.7万家基层医疗机构的“智医助理”数据飞轮,试点显示人机协同可将诊断合理率从87%提升至96%,病历书写时间减半。同时,面向个人用户的“讯飞晓医”已完成1.6亿次健康咨询,支持解析99%的医学报告。

出行场景中,智慧座舱2.0系统融合13路摄像头与2808个记忆锚点,实时感知用户状态,推动汽车向“第三空间”演进。办公场景下,讯飞智能办公本X5与讯飞听见APP实现说话人识别与会议纪要自动生成,手写与AI记录深度融合,贴合真实办公流程。情感陪伴产品“AI星朋友”则具备高保真语音与超过160种人设,能通过情感模型记忆用户偏好并主动发起通话,将电影《Her》中的AI伴侣带入现实。

唯有生态繁荣,才有人工智能的大未来。截至2025年10月,讯飞开放平台的开发者总数已达968万,近一年新增200万,其中大模型企业开发者增长125%。科大讯飞同时开源了其首个原生支持RPA的智能体平台Astron,将Agent(大脑)与RPA(手脚)结合,跨越AI应用鸿沟,并提供“开箱即用”的八大行业智能体。

发布会最后,科大讯飞启动了“星火点亮全球”计划,旨在通过领先的多语言技术与自主可控体系,与全球伙伴合作,推动AI技术红利的广泛共享。

正如刘庆峰所说:“AI不仅是硬科技,更应是赋能每个人更好融入世界、共创温暖未来的力量。”从听懂一句话,到懂得一个人,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技术概念成长为能够参与现实、陪伴情感的“新物种”。

而这,或许才是AI红利真正兑现的开始。

(责任编辑:zx028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最新

友情链接

Back to top
      联系我们   SiteMap